為指導京郊農戶科學施肥,促進農業節本增效和農民增產增收,持續推進全市化肥減量增效,實現首都農業綠色、安全、生態、高效發展的目標。根據夏玉米養分需求規律和土壤肥力現狀,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專家提出了2022年北京市夏玉米科學施肥指導意見。
微生物資源對促進可持續農業發展具有巨大的潛力。微生物既是調控土壤健康質量、增加土壤肥力的重要抓手;也是農業減排降碳、改善土壤生態的有力貢獻者,在農產品工廠化生產方面也具有相當的優勢。隨著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保護在2020年首次被提升為國家戰略,農業領域以開發利用促進微生物保護的任務更為迫切。但當前還存在一些短板有待補齊
近日,國家新聞出版署印發了《2022年農家書屋重點出版物推薦目錄》,其中由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規劃科學研究所所長、中農富通首席專家張天柱教授帶領中農富通團隊編著的《中國蔬菜的絲綢之路》,經過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組織報送后成功入選。
基于物聯網等技術的應用,農業領域積累了大量的數據,為大數據應用于農業奠定了基礎。從國內國際的發展來看,大數據正在驅動農業發展路徑發生變化,以提高農業效率,保障食品安全,實現農產品優質優價,農業大數據蘊含著巨大的商業價值。小編整理了全球十大農業大數據經典案例,供大家參考。
中農天陸魚菜共生系統又雙叒叕上央視了!3月14日,央視CCTV-10科教頻道播放了“創新進行時”欄目組在中農天陸水科技園拍攝的“魚池上的菜籃”節目。那個傳說中“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的神奇蔬菜大棚就是我們工廠化魚菜共生系統所在的中農天陸水科技園。
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的《“十四五”全國農業綠色發展規劃》提出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要推行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建立綠色低碳循環農業產業體系,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推進農業農村減排固碳,改善農村生態環境,讓綠水青山成為農業農村發展的優勢和驕傲。國務院發布的《“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又強調,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推進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實現資源利用更加高效、產地環境更加清潔、生態系統更加穩定,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之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及《推進生態
2022年2月24日,香河某鎮政府領導在我司工作人員的陪同下蒞臨中農天陸水科技園參觀考察,我司市場部及項目管理事業部經理給予了熱情的接待,并陪同參觀了園區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施肥系統、循環水養殖系統、魚菜共生系統等,詳細查看了解技術原理、設施運行等情況。
受南荷蘭省副省長Meindert Stolk先生邀請,2月22日,中農富通參加在2020迪拜世博會荷蘭館舉辦的Floriade Dialogue網絡研討會。中農富通多位領導參加了此次研討會。